新闻中心

暴涨暴跌周而复始 棉价又如将陷入怪圈

发布日期:2014-11-03

 在山东多地,棉价大跌使得不少棉农提前拔棉种粮,棉市交易冷清。"现在籽棉采摘已基本结束,但交售进度不足10%。"山东省德州市棉花行业协会会长马俊凯解释说,"今年籽棉收购价格太低,目前在3.9元/斤左右,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.20元/斤。现在出售,棉农连本钱都收不回来,所以都不卖。与去年持续攀高的棉价相比,棉农希望棉价上涨的情绪很浓。"棉农不赚钱,棉商也"苦不堪言"。
  棉价大跌、棉农受伤、棉市冷清的直接原因便是去年的棉价疯涨。马俊凯说:"去年棉花价格暴涨后,不少农民增加了种棉面积。从德州市来看,种棉面积从去年的155万亩增加到今年的160万亩。另外,今年的阴雨连绵天气导致棉花质量下降,也是棉价走低的一个原因。棉农和棉商只好先把棉花存起来,但这样做风险也很大,既要防火,又要防止时间长了棉花变色、质量下降。"
  价格暴涨暴跌已成为农产品市场的常见现象,近几年来尤甚。去年,大蒜、生姜、棉花等因价格飙升被戏称为"蒜你狠"、"姜你军"、"棉花掌",而短短一年之后,这些农产品价格就掉头暴跌。不少专家认为,价格大幅波动既有灾害气候影响供求的客观因素,也有农民价高扩大种植面积、价低缩小种植面积的举动与市场脱节的因素,还有资金炒作的因素。他们建议,一方面要建立农产品价格异动监测机制,加强国家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,完善价格波动与低收入者补贴的联动机制,另一方面要建立大宗农产品种植规划,增加供求基本平衡的可能性。而国家调控要更多以市场手段进行,防止对经济基本面的过多伤害。
 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部主任李健认为,应对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关键是要建立一种协调机制。中国农产品生产仍处于以户为单位的家庭分散生产经营,没有形成规模,易受大规模资金的控制。西方国家农产品生产具有集约化、规模化的特性,而且农民自己成立农会等协调机构,根据每年的市场情况协调各地农产品种植面积,类似于达到配额生产的效果,让每年的农产品产量和价格基本保持稳定。中国也应有这样一种机制,但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建立起来。
  一家大型纺企负责人则建议,新疆作为全球少有的几个适宜优质棉花种植的区域,所产棉花成本低、质量好,国家应通过政策支持,引导新疆发展这一优势产业,强化新疆作为棉花供应区的战略性地位,保证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和供应量。
  第一纺织网总编汪前进认为,棉价暴涨暴跌是近十年来的特殊情况,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家调控。今年国家首次定下19800元/吨的敞开收储价就是调控的体现,对稳定棉价、防止棉价继续下跌起到了一定效果。这次调控与以往不同的是,以前的收储价是国家让市场定价,是一个不固定的价格。今年的收储价是国家在综合考虑国内、国际等因素后制定的固定价格,今年的收储都将以此价格交售。预计今后国家对棉价的调控,将首先通过制定收储价来调控,可以预知的是今后每年的棉花收储价格将不断上升。
  暴跌之后,让人担心的就是暴涨。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说,倘若棉农再次受市场情况影响,而采取盲目跟风式的种植计划,骤减的棉产区面积将极大地影响棉花产量,而这势必掀起新一轮的棉价"过山车",使产业链再次受挫。受这种高频率的价格冲击影响,产业链上的部分中小企业将被推向生死存亡的边缘,也将进一步制约该产业的发展。
  实际上,这种担忧很有可能在明年变成现实。马俊凯表示,已有很多农民拔棉种麦了。从目前统计的情况看,明年德州市棉花种植面积将减少到140万亩,同比减少八分之一。

Copyright@2014 深圳市安娜服装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 

http://s28.m.up71.com